友好夥伴-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關於公益平台

公益平台成立以來,持續透過示範性的探路,希望在大量開發和商業組織進入花東前,能有更多人瞭解花東土地和文化保存價 值。公益平台以「維護台灣最後一片肺葉─花東的永續發展」願景,致力於整合企業與民間資源,以偏鄉教育改革為核心,透過教育扎根、藝術文化、觀光推廣、產業輔導的面向,藉由蹲點、陪伴的過程,發揮在地優勢,累積創新成功經驗為台灣偏鄉的未來做出具體示範。公益平台於2018年起協助雙濱業者整合在地資源,成為互助共好與宣傳平台,並形成能持續對話的學習性社群;透過串連民宿、餐廳、藝術工作室、自然 體驗等各個單獨的亮點,試圖從點、線至面的發展,希望藉此轉變在地產業結構,共同邁向永續。

2009年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成立,於2010-2013年的觀察與學習中,公益平台深刻地體認到原住民家庭經濟多以務農為主,部落中生代菁英迫於生計離鄉背井,造成嚴重的家庭結構失衡問題。為了改善隔代教養,嚴先生認為唯有讓原住民回鄉發展並創造當地就業機會,才能結構性改變偏鄉的問題,因此基金會一邊陪伴部落族人找到部落特色,讓部落族人得到實質的支持與鼓勵,建立自信,期待終能為原住民部落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我們一路見證花蓮豐濱、台東長濱(簡稱雙濱)店家從無到有的發展。早在2010年前,公益平台便把豐濱「陶瓮百合春天」與長濱「巴歌浪船屋」串連在一起,陪伴他們建立品牌,成為獨樹一格、面眺太平洋的原住民無菜單料理餐廳;2012至2021年,我們所代管的余水知歡成為長濱地區培訓民宿管家的基地;2018年雙濱地區的返鄉青年越來越多,各自打造兼具文化保存與保護環境的體驗項目,但同一時間花東的觀光先是因為中國旅客來台數字衰退,受到極大的衝擊,後因花蓮大地震,一些懷抱夢想返鄉從事觀光的業者受傷嚴重,公益平台藉此整合大家、凝聚共識,以雙濱做為重新包裝的試點,透過舉辦工作坊促進業者對話、彼此了解;2019年邀請媒體踩線,借助媒體影響力,提高雙濱能見度,吸引優質旅客認識雙濱。2020年雖疫情翻覆了世界,台灣在國境封閉的同時,因疫情控制得宜,國內旅遊甚至有逆勢成長的趨勢,雙濱業者雖然也受到影響,但大多撐過這段非常挑戰的過程。

2021年底,為了將雙濱經驗擴大於台東全區店家的整合,公益平台首先邀請南迴及台東的返鄉青年北上到雙濱兩天一夜訪問,2022年初則是南迴夥伴北上互相觀摩。疫情之後,考量當國人恢復出國觀光,將影響國旅市場,為了讓雙濱業者能為未來預做準備,公益平台於4月再次聚集雙濱業者,嚴董事長鼓勵大家把握疫情間這個「轉大人」的機會,以永續為目標,調整經營與產品體質,透過反思與討論,超前佈署、厚植自己的能力,希望在國際旅遊開始熱絡之前雙濱業者能為未來市場開放後做準備;而後公益平台持續舉辦共學聚會,希望藉由店家間的共學與合作,建立緊密的支持關係。

為了推廣「永續觀光」的理念並於生活實踐,雙濱以「雙濱共好」為倡議訴求,高山森林基地的小馬與小黑、伊浪的Candy、舞嗨文化工作坊的巧雲與禾多小酒館的阿翔共同協商並發起雙濱共好聯盟行動,希望透過落實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讓店家從環境保育、人文特色保存與社區共好著眼,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同時以「雙濱共好綠色旅行」行動,呼籲每一位造訪雙濱的旅人一起愛護雙濱,讓旅程達到旅人、在地社區、環境共好。

 

關於本網站

本網站的規劃設計是以地圖作為視覺呈現,希望旅人直觀地了解周邊店家與景點的位置,進行小區域的探索,減少舟車往返,深入在地了解。點入圖標進入商家資訊外,內容還包括附近景點說明、Google Maps、公車站牌,讓使用更加便利。另外,雙濱共好店家還加入共好標章,共同實踐SDGs 永續目標。

本網站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於2019年設立,期間連結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與劉維公老師所帶領的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的圖像與設計資源,公益平台逐步優化網站內容,並於2022年交回給雙濱社區經營,其中店家資訊標示雙濱共好LOGO的即為加入雙濱共好聯盟的店家。希望本網站能成為來到雙濱旅客一站式資訊入口。

(特別感謝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與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的協助)

返回列表